新華網杭州8月29日電“養老院的生活白天像‘鳥籠’,整天足不出戶;夜晚像‘蒸籠’,悶熱得整晚睡不著。”記者日前在安徽、浙江、重慶等高溫省市走訪多個基層養老院,除了聽到老人上述抱怨話之外,記者還發現養老院存在設施陳舊,專業護理不足,防暑手段有限等一些問題。除濕機
“不能出門走動總比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強”
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敬老院在鎮級養老院中人數較多,共住140余名老人。敬老院有兩棟樓:一棟老樓部分墻體發霉剝落,另一棟新樓則存在設計缺陷,靠門一方沒有窗戶。工業除濕機
70歲黃沖文老人是住在西彭鎮敬老院的五保戶,他坐在屋子里使勁搖著扇子,但身上的汗仍舊不住地往下流。他告訴記者:“最近每天都是高溫天氣,房間里沒有空調,只有風扇,但扇出來的全是熱風,根本起不到降溫的效果,下午還可以到活動室里吹一下空調,晚上就熱得不行,非常難睡著。”
除了睡不好,吃飯也遭罪。西彭鎮敬老院院長羅全說,食堂約30平方米,里面塞了七八張大圓桌,空間顯得特別狹窄。遇到吃飯時,食堂又熱擠,靠風扇沒辦法降溫,呼吸都感到困難。
記者了解到,由于外面溫度太高,一些養老院擔心老人中暑,規定老年人白天不準外出。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西興鎮敬老院的工作人員說,由于護工不夠,院里規定老人只能在院子內走動。
部分老人想出去卻出不去,而另外一些老人卻不敢出門。在杭州市下城區長慶街道吳牙敬老院里,年近8旬的金大媽在這里生活了8年。她說自己平時基本就待在房間里,一來行動不方便,最關鍵的還是怕萬一摔倒臥床,就不能住在敬老院里了。“不能出門走動,總比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強。敬老院是不收長期臥床老人的,到時候就沒處去了。”
“聊聊天、發發呆,就是一天的‘娛樂’”
對很多老人來說,進了養老院,生活似乎就和外面的世界隔絕了:看一整天的電視,坐著聊聊天,或者默默地發一天呆。
走進重慶九龍坡區西彭鎮敬老院的活動室,記者看到這個約20平方米的屋子里,只有兩個柜式空調和一臺20余英寸的液晶小電視,同時還擺放著幾排舊式木椅。由于房間只能容納20人左右,更多的人只能站在外面搖扇子。正在活動室的老人說,他們來這里主要是能夠吹空調。奧特思普科技除濕機
吳牙敬老院就在杭州最繁華路段之一——慶春路,外面熱鬧非常,敬老院里的老人卻似乎在另一個世界,他們沒有專門的活動場所,最多就是在塑料棚搭起來的走廊上走動走動。杭州市濱江區西興鎮敬老院的老人們娛樂活動也十分匱乏,住在二樓的一位80多歲王姓老太太唯一的娛樂,就是去對面89歲高齡的高大爺那里一起看電視,說是看電視,兩個人的眼神都不好,只是聊天解悶而已。
記者采訪發現,這些養老院除了活動場所有限,還存在著消防安全隱患。吳牙敬老院1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擺著3張床,每個老人有1張床,1個床頭柜。由于空間狹小,床都緊挨著。在這樣一個非常老舊,裝修大部分為木結構的房屋里,記者沒有看到滅火器之類的消防設備。
重慶市九龍坡區民政局副局長羅順卿坦言,雖然近些年該區對部分敬老院的硬件設施進行了改造,但是由于各個鄉鎮財政水平差異,一些地方拿不出錢,部分敬老院消防安全隱患突出。
專業護理人員匱乏服務難到位
多所養老院的護理人員稱,他們一到夏天都提心吊膽,為了防止意外發生,養老院普遍都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和巡查。
安徽省渦陽縣曹市鎮敬老院是安徽北部最大的農村養老院之一,共住著226名老人,年紀最大者98歲。院長劉長城告訴記者,今年夏季的高溫,讓許多老人倍感不適,心臟病、高血壓等老年疾病成倍增長。該院里只有20名護理人員,“人少啊,為了更好照顧10余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我們只好把60多歲的老年人也發動起來代為照顧。”
記者發現,專業護理人員匱乏是養老院,尤其是農村養老院的普遍現象。
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敬老院院長鄧紅梅卻告訴記者,全院一共62名老人,管理人員加上廚師清潔工一共是6人,沒有專門的護理人員。“作為院長,我的工資都只有1800元,其他管理人員工資只有1400元。工資低不說,工作量還很大,每天都必須有人24小時值班,而且老人們的事情多而雜,誰愿意來敬老院工作?”
對此,一些養老院院長建議,公立養老院不能停留在目前“低工資低水平服務”的狀況,應該將公立養老院納入事業管理體系,提高待遇,招聘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提升養老院服務水平。
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表示,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公益性養老機構的建設投入,或者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迅速布點;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對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業的扶持和鼓勵,養老行業畢竟是個微利行業,可以從稅收、水電方面給予適當減免。(記者韓振商意盈趙宇航鮑曉菁參與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