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到騰訊微博

繼“你幸福嗎”的街頭采訪之后,近日,央視又推出“我從哪里來”的調查。
記者街頭隨機采訪市民:“小時候是否問過媽媽‘我從哪里來’,父母又是如何回答的?”受訪對象給出了千奇百怪的回答。答案大多是“撿來的”,也有稱是“胳肢窩里生出來”“洪水沖來的”。除濕機
受訪者們大多回憶起小時候被父母忽悠了。一位大學生稱父母告訴她自己是從垃圾堆撿來的。她很傷心。父母便安慰她,小孩子都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她心里就納悶:垃圾堆里怎會有那么多小孩? ———新華網23日 工業除濕機
親歷
垃圾箱成心病
從新聞聯播來 天津網友:沒事在拿老百姓逗樂?記者能否去機關隨機問問:你是貪官嗎?你的錢哪里來?不應自學成才 宜虛不宜實?
妙語連珠:女兒小時曾問我這個問題,我告訴她是從垃圾箱里撿來的。女兒說:媽媽,你要是不把我撿來,那我不是會凍死在垃圾箱里嗎?這件事過了好久。有一次,我帶著女兒在路邊走,女兒看到垃圾箱里有一只死兔子,她哭了好久。其實從我騙她是垃圾箱里撿來的以后,她就開始留意周圍的垃圾箱了,生怕有哪個孩子在里面沒被發現而凍死。
調侃
從新聞聯播來
hnmdwyb:下次應該統一口徑:從新聞聯播里來的。
為情流感:充話費時贈送的!
網友:這記者難道是在幫有些包二奶的官員找親兒子?
天津網友:沒事在拿老百姓逗樂?記者能否去機關隨機問問:你是貪官嗎?你的錢哪里來?
思考
不應自學成才
addale:性教育缺乏是不爭的事實,這與過去把性列為黃色、不健康有關。
不由自主:對性教育恥于開口,已經誤導了中國孩子幾千年,再延續下去,中國人就快成了“不是自己爹娘生養”的了。中國人不應什么都要自學成才,有些健康知識不能出于傳統的靦腆而人為遮掩起來,這是很不科學的社會現象。
說法
宜虛不宜實?
山商:對低幼兒童的性教育宜“虛”不宜“實”。對六七歲的孩子,可告訴他:寶寶是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是爸爸把“種子”種到媽媽肚子里。至于爸爸的“種子”何來、為何媽媽肚里可放“種子”而爸爸不能等,可待孩子長大一些再講。
劉YY:曾聽國外專家說,5歲左右就應適當把身體與性的一些知識告訴孩子,這一年齡段談性問題很安全,孩子一般不會產生不好的聯想。芬蘭有本性教育書《我們的身體》,家長就像講《一千零一夜》那樣每天講一節,性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
各種奇言
“單位發顆藥,吃了生BB……”
寒號鳥818:我也問過父母我是從哪來的?回答是從廁所里撈出來的,很長時間想起這個答案覺得很費解:世界這么大,地方那么多,不知哪個誰為什么偏偏把我扔在茅坑里,臟死了。小伙伴們聚在一起交流自己是從哪里來時,我總覺得難以啟齒。
fangn娜娜:我媽說,有一年,老家發大水,田里都淹了,你爸就看到你躺一盆里漂來了……有那么十年,我都很感激那個堅固的盆沒有翻。
舊游無尋處:我媽一開始也是敷衍說“從垃圾桶撿的”,我那么機靈當然不相信,就一直問一直問,最后我媽很認真地告訴我,原來是每對夫妻到了一定的年齡,單位就會發一顆藥,吃了藥,肚子里就會長出一個baby……我信了好多年!
Simolyee:老媽說我是2元錢買回來的!我怎能這么便宜!
網友:媽說我是煤堆里撿的,老爸補充說,當時我白,比較顯眼。
ZYWE:我媽說是從竹林里撿回來的,我當時想:好幸運沒被蛇咬。
本專題整理 楊平(感謝網友)
“我從哪里來”到底能問出啥名堂呢?“從床底下翻出來”、“垃圾堆里撿的”,諸如此類的“神回復”其實并不神,是不少人都經歷過的活生生的事實,而且大家即使清楚從哪里來,面對鏡頭無疑也很難從容地說出,正因為如此,也有個別受訪者干脆回嗆“回去問你媽”。難道記者不知道不會有“標準答案”嗎?難道他們就沒預料到會遭遇冷對甚至反唇相譏的尷尬嗎?非也!這樣的執著不但表達出與平民對話的姿態,更體現出炒熱話題吸引公眾關注的機智。
“我從哪里來”關乎性,卻未必一定與“性教育”有多大關聯,但卻巧妙地讓社會大眾高度聚焦“性教育”這一繞不開的現實課題。大家在“潑口水”的同時,也不妨敞開思維去審視,畢竟某些敏感話題,遠不是可以簡單地用是或非、對或錯給出確切答案的。奧特思普科技除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