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后重建后的烈士陵園一角郭勇攝
81歲張玉林正在清掃通往烈士陵園的道路 郭勇攝
盛夏時節,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元山鎮近郊的洞山上滿山遍野深綠色的紫柏、馬尾松和水青桿樹青翠欲滴,林中宿鳥嘰嘰咕咕竊竊私語。山頂烈士陵園里爬山虎匍匐,金銀花攀援遮護,涼爽宜人。今日清晨,81歲的村民張玉林同往日一樣弓背打掃著烈士陵園。“吃水不忘記挖井人,陵園就是我的家。”張玉林30年如一日說到做到。除濕機
據查,洞山之名緣自東晉年間,當時有人在此開鑿了一群石窟,一座可容五百人的山洞群,洞中有洞,五洞相連。上世紀80年代初,50歲的張玉林正值壯年卻只身住進洞里成了“山頂洞人”。張玉林1933年出生于劍閣縣元山鎮廣化村6組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1959年他加入共產黨。1983年他有一個夢想把為解放家鄉的烈士請上這個“風水寶地”——建一座烈士陵園。同年,他便住進洞里,30年來他不拿工資,過著清休的清貧生活,節余下資金陸續將附近的烈士墓移遷于洞山,終于如愿以償建成了洞山烈士陵園。工業除濕機
從此,細心的人就發現每天早上,從山下到絕壁石窟連接的林蔭道上,有一位兩鬢披霜的老人就開始掃路了。他每天先掃完130步霧沉沉的石梯,然后從山上一路掃到山下,再復回輕彈一次殘存的塵埃,足足耗時1個小時。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從不間斷。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間園內建筑毀于一旦。張玉林老人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傻了眼,啥也沒帶出倉皇下山而去。沒多久,張玉林不聽家人相勸又返回了洞山。隨后,當地政府為烈士陵園申報了以工代賑災后重建項目,先后引進項目資金80萬元規劃設計重建陵園。當年內,2公里環山水泥路竣工通車;新建了300平方米混凝土停車場;坍塌的解放軍烈士墓、碑林、門樓被修復。陵園的交通、人氣、文化品位及社會影響力,全面得到提升,成為劍閣邊陲一道亮麗的鄉村文化風景線。
目前,園區總占地面積突破40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到450萬元,年均收入實現18萬元,烈士陵園有員工達9人。張玉林說:“感恩先烈的事業有人傳承,我住山洞的辛苦沒有白付出!”
每年清明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附近幾所學校逾4000名中小學生分班組年級,組團結隊到此掃墓祭奠烈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從此,元山便有了集自然景觀、宗教文化和紅色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游樂圣地。奧特思普科技除濕機
奧特思普致力于:工業除濕機 除濕加濕一體機 泳池除濕機組 新風除濕機 凈化加濕除濕機 小型轉輪除濕機 吊頂式除濕機 檔案除濕機 北京奧特思普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Beijing Orient-Sunup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電話:010-51267258 010-51266396 傳真:010-57984660 http://www.cn-chushi.com Email:cn-chushi@126.com 京ICP備11002349號-3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13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