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集體戶口即將在上海退出歷史舞臺,外來人員將在“社區公共戶”落戶。經濟之聲評論:設立“社區公共戶”有利于人才流動和優化。除濕機
央廣網財經北京11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集體戶口這個名詞,多數人都很熟悉。在異地就業的情況下,很多人的戶口都會掛在單位的集體戶口下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從明年開始,集體戶口即將成為歷史。工業除濕機
上海市最新政策規定,從明年1月1日起,遷入上海市的人員,停止落戶人才類“集體戶”。在上海無配偶、無直系親屬、無住房或所在單位未設立集體戶等原因,確無落戶條件的上海市引進人才,可在其本人實際居住地“社區公共戶”落戶。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的人才類“集體戶”為當地經濟建設、引進人才提供了便利,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掛靠集體戶的人數越來越多,戶籍管理功能也逐步減弱。因此改革戶籍制度已經成為當地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從“集體戶”到“社區公共戶”,不只是名稱的差別,同時意味著管理方式的改變。“集體戶口”是以單位為基礎,而社區公共戶則是以居住地為基礎,將使外來人口戶籍管理變得越來越寬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外來人口擺脫單位的限制,為人才的引進和流動提供更自由的空間,從而對上海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同時,根據上海媒體的報道,雖然社區公共戶的改革方向已經確定,但是具體的管理方式以依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戶籍直接聯系的子女入學考試等方面的規定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對此作出評論。
張車偉認為,上海取消人才集體戶是有一定特指的,不是所有的集體戶取消了,單位的集體戶還是要保留的,它指的是過去設立在市區兩級的人才服務中心,以及上海市學生事物中心,以及各類人才中介服務機構設立的,過去沒有辦法在比方說居住的地方或者是在單位集體戶當中落戶的那些人,然后在這些特殊的人權類的機構設立的集體戶要停止了,所以讓這些人轉移到社區的公共戶當中。這樣的變化,可能是我們今后整個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施以及我們戶籍制度改革的前奏,這可能體現了我們現在對這些戶籍管理有所規范、有所整理,以便今后能夠更好的讓公共服務均等的覆蓋到所有的人。
張車偉指出,因為過去在人才市場或者是人才機構的時候,確實可能對于享受當地的公共服務帶來非常多的麻煩,比如說社保、教育、醫療等等都可能屬于兩不管,使得這些人因為戶口的問題享受不到應該享受的服務。這也不利于政府部門對居民進行有效的管理,比如說這些人有沒有財產,什么地方有財產,有固定資產,如果掛這種臨時性的人才機構可能都沒有辦法去實現的。今后我們國家要實行稅制的改革,比如所得稅,這就要對自己的居民、老百姓的財產要有清楚的把握。如果你既不在單位有戶口,你在居住地又沒有戶口,你在一個人才中介機構,它又跟你的工作沒有關系,對這些人的基本財產的狀況是很難搞清楚的。取消這樣一個臨時性的戶口類別,這預示著今后改革的方向。我們要落實三中全會決定的一些措施,這可能慢慢會出臺。
張車偉分析,戶區公共戶這樣的一種提法實際上還是戶籍管理的一個傳統的手段,它只不過是說把那些不便于管理的人納入到社區里來了,這還是體現了我們這個戶籍管理的一種傳統的做法。我們還是要有這個戶籍管理制度,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指望說在短期內完全把戶籍放開,這樣是不太現實的。所以,對戶籍有效的管理,逐步的讓外來人口納入到當地的社區管理當中去,讓它和當地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務,實現真正的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是今后改革的方向。隨著上海這樣做以后,其他地方也會不斷的來規范戶籍的管理,讓這種戶籍逐步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一些作用,不應該讓它成為限制人口流動或者市場配置人力資源阻礙的因素。
張車偉表示,問題可能是存在的,真正實施起來以后,這就意味著社區要承擔起對流動人口戶籍管理的功能,一方面就是說當地的公共服務可能跟你聯系更緊密了,同時享受這個待遇的人本身也要也所貢獻,就是他也有一定的責任,就是說要如實的登記身份等等。這是規范有序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它既會帶來一定好處,同時也會有一些弊端,稍微麻煩一些,但是只要規范應該做起來都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奧特思普科技除濕機 |